2026年全球IT十大发展趋势公布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2025年世界计算大会于11月20日至21日在长沙举行。根据2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公布的2026年全球计算十大发展趋势,明年全球算力成本将呈现“高绝对支出”与“低相对成本”并存的格局,并呈现“双轨成本”特征。连接智能汽车和脑机接口。众多展位人头攒动、提问不断,大会大部分主题活动、专题报告、专题活动、论坛爆满,足见计算机行业的火爆人气。链接世界计算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2026年全球计算十大发展趋势。这是 e预计到2026年,全球计算能源成本将遵循绝对支出高、相对成本低的模式。另一方面,随着模型架构从密集预训练转向专家混合模型,大模型参数规模演变成万亿级,多模态训练产生的复杂数据处理需求结合在一起,单个训练任务所需的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不断增加完全训练最先进模型的成本。另一方面,像 DeepSeek 这样的开源建模系统通过提供高性能基础模型,打破了原始模型功能的垄断价格,为企业创建了闭源 API 的可行替代方案。例如,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备领域,大规模语言模型运行顺利。到 2025 年,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中超过 50% 将具备运行本地大型模型。实时翻译、离线生成智能相册等功能成为众多手机品牌旗舰机的标配,用户数量迅速突破1亿。此外,许多初创公司和科研机构还利用各种开源的数千亿参数的大规模模型来大幅降低创新研发成本。专家预测,随着模型压缩、量化等优化技术的成熟,计算行业明年有望在部署和推理阶段继续降低模型的硬件要求和功耗成本,从而导致智能任务的单位算力成本快速下降。大会公布的2026年全球IT十大发展趋势还包括全球IT供应链格局加速多极化、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相对独立,形成内部协调的供应链枢纽。计算机产业的核心竞争范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计算机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完整生态”的竞争。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逐步进步,核心芯片异构集成技术由于物理限制和经济可行性进入普及期。随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彻底演变,计算机技术将打破“内存墙”和“带宽墙”的束缚。后摩尔时代,多种计算范式将加速走向产业实践,几种超越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新计算范式将加速特定场景下工业应用的探索。边缘算力正进入大规模场景应用爆发期,而“泛在计算体”正在向智能安防、无人零售、预测性维护、智慧农业等领域拓展,不断完善应用场景、边缘应用和智能终端。基础模型能力的持续改进和计算生态系统成熟度的加速将使模型即服务(MaaS)成为端到端计算能力的基本路径。算力优化工具“效率倍增器”对于打造高效、绿色、高可用、低时延的算力运行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算力与能源的关系已从传统的“获取与消耗”走向系统化、深度协作的新阶段。世界计算大会自2019年以来已在长沙举办六届,逐步发展成为计算领域国际化、专业化的交流平台。会议将有12项主题活动,包括开幕式、简报会和聚焦计算核心前沿的特别活动,以及技术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期活动和创新演示。众多日本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全球各大公司的高管将出席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宏在20日的开幕式致辞中,对计算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强化计算战略定位,抓住未来轨迹。加强先进计算和高层设计,聚焦智能计算、超级计算、信息量子阁楼和绿色计算等前沿领域,加强自主研发,构建完善全链条生态系统。二是夯实IT供给基础,增强行业韧性。推动上下游联合创新,推动核心器件、核心器件、集成电路、技术软件等环节的创新突破,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计算机集成应用。就是要深化和形成新生产力。抓住先进计算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计算与制造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让资源更加便捷地流向更多创新企业,增强产业规模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合作建设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开放创新和全球竞争的环境,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智力支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