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财政部10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持续,税收收入稳步恢复,财政支出保持必要强度,基本国计和重点领域融资得到较好保障,财政管理总体平稳有序。主要税种表现优异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至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0.5%。按季度计算,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1%。第二季度,销售额由降转增,增长0.6%。增长率增加的迹象其中第三季度增长最为显着,增长了2.5%。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表示,税收收入增长的恢复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的态势。作为税收主要来源的税收收入一季度至三季度保持持续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0.7%。从税收理念看,主要税种领域表现突出。国内增值税是综合反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管理的第一大税目。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6%。这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出3.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位居第二位,同比增长0.8%,比上半年加快2.7个百分点。上场另一方面,非税收入增速有所放缓,部分项目有所增减。前三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0.4%,降幅比今年上半年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主要是多渠道盘活地方资产以及行政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租赁、出借收入增加。罚款和没收收入下降了7%,而且降幅自3月份以来每个月都在扩大。大部分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并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分地区情况,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剔除个别受部分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的地区除煤炭等煤炭外,其他27个地区均保持正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加6个地区。日本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前财政支出。唐龙生表示,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加强资源调整,加大支出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民生、科技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得到更好保障。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4%,医疗支出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8%,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资源增长4%。公共债务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唐龙生介绍,一季度至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专项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入的特别国债合计支出4.21万亿元(不含上年结转国债支出)。近年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每年四季度预公布次年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不超过当年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的60%。 “财政部将继续发布新的地方政府债务上限财政部公共债务研究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表示,今年要提前下达2026年政府债务预算。对于工作进展,报告称,要尽快下达任务,加快落实相关程序,便利地方配合2026年预算编制,支持2026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 预分配指标重点支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 “我们继续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储备准备工作,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指导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愿审核’试点地区优化项目审核机制。”李大伟说道。我们支持当地救灾减灾工作。自从 贝吉今年以来,日本遭遇频繁、特大暴雨,加上台风影响,引发洪水和地质灾害。财政部自然资源环境局生态环境司司长蒲建鹏表示,财政部正着力从“建机制、强化保障、讲效率”三个方面,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制度,强调一个“快”字。财政部会同应急管理、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中央财政救灾资金快速拨付机制,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一旦全国范围内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应急或救灾工作,财政部将立即通过以下方式拨付资金:这一机制有助于地方政府迅速组织紧急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强调“正品”这个词的强有力保证。 2025年中央救灾基金安排近350亿元,有效满足救灾行动需要。截至目前,已安排资金105亿元,用于支持人民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恢复。同时,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对减灾救灾的支撑作用,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城乡居民住宅灾害保险政策。农业保险也在继续发力。今年以来,已累计向超过2000万户半农户发放超过900亿元。强调效率,强调“准确”二字。在资金分配方面,我们会继续改进我们的方法,力求更加科学、公正、精准。在资金使用方面,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的资金监管系统,对救灾资金的发放、拨付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监控,密切跟踪实地落实情况,充分了解资金使用的影响,坚决避免资金截留、侵占、挪用等欺诈行为。 (经济日报记者曾金华)
(编辑:王祖鹏)